高達9成8的大學校長希望「高教自由化」,若再維持現狀,競爭力會急速流失。對此,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,檢討過去十多年來台灣高教的發展,確實是到了應該進行整體檢討跟調整的時刻。但他強調,在大學追求自由和自主的過程中,非常重要的前提是,大學應有更好的「自我課責」機制。教育部長潘文忠。聯合報系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 針對大學校長對學費自由化的心聲,潘文忠說,教育部正在研擬「常態性大專學費調整」方案,但因為涉及學生家長的付費問題,方案必須提送到立法院,進行政策說明。潘文忠表示,新政府上台後,教育部做了一些重要措施的規畫跟處置,例如105年6月開始,教育部調查各大學校院,對於過去教育部的高教制度、法規上有待鬆綁的項目,總共有129項建議,包含校務經營、人事管理、經費運用及教學等面向,希望能夠逐步檢討,目前已經有47項完成鬆綁,包括整併統合視導、校務評鑑的指標、簡化組織規程的核准程序、開放更多老師兼職等等。其中,比較重要的是校務評鑑的簡化,取消系所評鑑。潘文忠說,過去台灣高教因為評鑑過於單一化,導致大學「趨同化」,淪為「教育部大學」,這次的改革,希望讓大學能有更自主、自由的辦學空間。潘文忠說,對於大學校長希望大學朝自由化發展的期待,教育部都有在相關措施上,給予具體的回應跟支持。但他強調,在大學追求自由和自主的過程中,非常重要的是大學應該有更好的「自我課責」的機制。在追求自由的前提之下,大學應該兼顧「發展學校特色」、「提升教育品質」、「建立學校品牌」,並且真正關心學生的學習成效和青年未來的出路,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。有關「學費自由化」,潘文忠表示,大學校長在過去相關會議上,都曾表達過希望學費的調整能夠朝向「常態自主」的期待。他說,近年因應國內經濟的成長,加上青年薪資所得等等環境因素,確實讓大學在學費調漲上,受到一些限制。潘文忠說,教育部委請相關單位擬訂常態性學費調整草案,學費調整時,經濟發展和消費指數等都是參數跟指標。潘文忠說,在目前這個階段,在大學學費的調整機制上,各校應該建立一個財務及資訊公開透明的機制,以符合社會的期待。另外,在進行學費調整的過程中,大學必須程序民主化,讓學生、家長能夠了解、檢視,自己所繳的學費是應用在哪些地方,尤其應用在學生的學習上。從這樣的基礎上,未來教育部在研提「常態性學費調整」方案時,也比較能夠得到立法院的認同,以及社會各界的了解和支持。他提醒,大學在自由化的過程中,學校的自我課責仍非常重要,相關財務使用狀況,必須完全公開透明,才能建立一個可長可久的學費發展跟調整機制。針對大學校長質疑新政府沒有明確的高教政策及教育藍圖,潘文忠回應,去年520之前,前教育部長吳思華曾研擬接續過去的邁頂、典範科大、教卓計畫的「新世代高教藍圖計畫」,計畫發表過程中,引發社會高度的爭議,外界擔憂可能延續過去十年來台灣高教M型化發展,造成整體高教資源集中少數學校等等。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今年底結束,教育部整合邁向頂尖大學計畫、教學卓越計畫和典範科技大學計畫成為「高等教育深耕計畫」,107年上路。未來5年擬投注至少600億經費,2成經費依各校規模不同提供基本需求,8成經費發展大學特色,其中至少50%的高教深耕經費需用於教學。潘文忠指出,過去教育部有太多零散的競爭型計畫,讓大學忙於、窮於提計畫爭取經費補助,讓大學少了很多自主的發展方向。新政府上台後,教育部利用過去一年的時間,由上而下,跟各大學校長及校務代表進行深度討論,進行專業上的討論所形成,希望能檢討過去不足的地方。他強調,過去一年是「銜接」的過程,相信從107年開始,高教深耕計畫能夠讓大學更為自主發展,成就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效;此外,也能讓大學逐步規畫中長程的校務發展計畫,而不是像過去一味服膺教育部的評鑑或爭取競爭型計畫經費,讓學校發展得「支離破碎」。潘文忠說,高教深耕計畫將過去教育部過多的行政指導、指標,和競爭型計畫逐步簡化,回歸學校發展自己的優勢和特色,也能充分回應大學自主。提升整體高教品質後,也才能具有更大的競爭力。另外,也提供經費給過去辦學已有相當成果的學校,有國際競爭的機會,並補助各領域重要的研究中心。

0C0EF47F4D9BC954
arrow
arrow

    heathetxsf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